人物简介:施长明,男,1925年5月出生,中共党员,常青街道薛河湾社区居民。
事迹简介:1946年,22岁的施长明与堂哥施长贵告别故乡参加了的队伍。1947年,施长明被编入部队中原军区。1948年,施长明正式成为一名党员,后被编入二野第三兵团第十军30师10团1营3连。今年96岁的施长明曾参加过豫北战役、鲁西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,不畏敌人的炮火立下赫赫战功。2019年,施长明获得了由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颁发的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”,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大阅兵。合肥九旬老兵施长明一辈子都在跟党走,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;多年来,老人还常怀感恩之心,热衷公益,每次遇到地震、水灾、疾病等自然灾害,他都会捐出一些资金,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义务,用爱温暖他人,用一颗红星照亮更多的人。
走在大湖名城的街头,校园里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、喧闹人群中绽放每一张笑容,都成为城市里最美的风景线。而这些是无数革命先烈贡献出青春乃至生命,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。八一建军节,家住包河区常青街道薛河湾社区的施长明,取出藏在布袋里的军功章,握在手心凝视了许久。早已泛黄的勋章是岁月的见证者,更记录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。今年96岁的施长明曾参加过豫北战役、鲁西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,并多次立下赫赫战功。2019年,施长明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大阅兵,乘坐礼宾车来到广场,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,老人表示,他一辈子都要跟着党走。多年来,老人热衷公益,用一颗红星照亮更多的人。
“那是一个事关国家存亡的时代,我们誓为中华民族而战。”1946年,22岁的施长明与堂哥施长贵告别故乡参加了的队伍。1947年,施长明被编入部队中原军区。1948年,施长明正式成为一名党员,后被编入二野第三兵团第十军30师10团1营3连。战场上无情的硝烟,让战友们一个个倒下,后来,施长明多次参加战斗并获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的勋章。
老人回忆说,在一次与敌人的战斗中,他埋伏在树林里,将自己藏身在稻草人后,趁敌不备一举消灭了敌人。无数次枪里的子弹打光了,施长明只好拿起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。“直到现在,父亲常常在睡梦中哭喊,‘冲啊!’。”施长明的次子施发文说,等家人叫醒父亲时,发现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打湿。
1956年,十年军营生涯落下帷幕,施长明回到了故乡庐江县,并在当地的矾矿工作。1958年,施长明在郑湾村成为一名基层干部,“那时候条件差,父母需要养活我们兄妹6人。”施发文说,父亲从未以曾经的功劳做筹码,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辛勤劳动。
“父亲脸上每一道纹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。”2019年,施长明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大阅兵,当礼宾车驶过,施长明认真行了一个军礼,很长时间没有将手放下去。恰逢新中国成立70岁华诞,施长明获得了由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颁发的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”。这枚见证新中国70年沧桑巨变的纪念章,施长明每天都带在身边。
“那些倒下的革命烈士,他们该享受什么待遇?”施长明觉得很满足,他说,国家没有忘记他,给了那么多的荣誉和关怀,他已经非常满足。
多年来,施长明一直热衷公益,每次遇到地震、水灾、疾病等自然灾害,他都会捐出一些资金,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义务。2016年罗河发大水,施长明从生活补贴中拿出1000元捐款援助受灾群众。2020年年初,遇到新冠肺炎疫情,老人又捐出了500元,用于购买防疫用品。面对父亲的善举,子女们表示理解,施发文说,“父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,我们将把父亲视为榜样,继续传承奉献精神。”而在施长明看来,他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,为需要的人送去帮助。
电话:400-123-4567
Email: admin@baidu.com
传真:+86-123-4567
手机:13888888888